查看完整版本: 大潭藻礁研究登國際期刊 籲保育刻不容緩
頁: [1]

wifero123 發表於 2020-11-11 10:28 AM

大潭藻礁研究登國際期刊 籲保育刻不容緩

https://s.yimg.com/ny/api/res/1.2/0bHcsJpRmD0YjjdG1o07mA--~A/YXBwaWQ9aGlnaGxhbmRlcjtzbT0xO3c9ODQ7aD04NDtpbD1wbGFuZQ--/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6/16/hakkatv-logo-jpg-90x27_072216.jpg

客家電視台86 人追蹤



2020年11月10日 上午12:00

【劉宜頻 黃映婕 台北】桃園大潭藻礁因為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開發,持續破壞中,民間團體除了發起公投搶救,科學家也透過投稿國際期刊,為大潭藻礁的生物多樣性,留下科學證據,受到林務局的計畫支持,東海大學環境生態研究中心溫國彰副教授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共同在2018年3月到2019年1月期間,針對大潭藻礁進行魚類物種的研究,並在今年8月登上海洋與淡水域水生生態保育國際學術期刊,再次確認藻礁生態的無可取代,與保育的重要性。聽起來像雨聲,實際上卻是水中的槍蝦,攻擊獵物的聲音,科學家透過水下聲音的研究,發現位於桃園的大潭藻礁動物聲音相當豐富,生物多樣性更不輸號稱海洋熱帶雨林的珊瑚礁。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那這個聲音其實根據我的經驗來講,它跟珊瑚礁,大家如果有機會去浮潛,你聽到也是很多像氣泡的聲音,毫不遜色,所以這證明就是說甚麼,大潭藻礁它其實能夠,就是說提供出來的這個生物多樣性,其實是非常非常高的。」另外科學家首次透過分析與鑑定,沉積在海底泥沙中的生物遺骸,發現可以印證生物曾經存在的魚類耳石,其中採集點中的大潭G2,數量以及物種都比其它地區高,也顯示出大潭魚類的多樣。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林千翔:「這是學界第一次在這種沉積環境裡面,找到這樣子的魚類遺骸,那大家可以看到,以數量來講的話就是,G2的這個45顆,還有這個永安的這個33顆,其實是最多的。」民間團體表示,從科學家投入搶救藻礁的行動後,短短3年,已經有10篇研究投稿到國際期刊,而搶救大潭藻礁聯盟召集人潘忠政也表示,希望政府趕緊懸崖勒馬,停止開發。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 潘忠政:「我們以前不知道它這麼重要,現在看到這麼多的資料來證明說,這個地方值得保育的時候,我們的政府盡快懸崖勒馬,這是我們的希望。」科學家表示,若是以這次的結果與2013年的研究來比,大潭藻礁的魚類數量已經大幅下降,顯示保育措施應該盡速進行,也希望透過這次的研究,政府可以重視大潭藻礁,將原本的觀新生態野生動物保護區延伸至大潭一帶,讓藻礁免於受到更多的破壞。
...<div class='locked'><em>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a href='member.php?mod=register'>註冊</a> 或 <a href='javascript:;' onclick="lsSubmit()">登入會員</a></em></div><div></div>
頁: [1]